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認知生死 下 胡乃文

脈動如果不滿50次 就有一次歇止,那是「腎氣盡」;扎針也好、給藥也好,就必須非常小心。已經內絕了,就不能實其外表,如果反而用針或藥去實其外,那就是「陽絕而補陰,陰絕 而補陽」,《難經‧十一難》就把它叫做「實實虛虛」也叫做「損不足而益有餘」,這樣病人是會死的,這樣的死呀,不是病死的而是醫生把他給殺死的。
  治病可能讓人死,病自己也會讓人死;那麼醫生如何看病,才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呢?
  在《難經》有記載,第十七難說,有的病會死,有的病就算不治也會好,也有的人連年月很久都不會好病,這種攸關病人的生死存亡,都可以切脈知道。以下的幾個例子可以讓人分辨:
  一個人喜歡閉起眼睛而不想看人,這種「閉目不欲見人」是屬於肝病,如果是肝的病,就應該相對的得到肝的脈才對,肝脈就是弦急而長,假如摸不到弦急而長的脈,卻反而摸到了浮短而濇的肺脈,肺屬金,而肝屬木,金會剋木,這種「賊邪」之脈,它就不是好現象,死。
   另外,假如說病人喜歡張開眼睛,不能瞑目閉眼,這種是屬於心的病,如果他有感覺到乾燥而熱,渴得一直想喝水,並且心臟下方覺得好像拉著、很緊、很悶的樣 子,叫「心下牢」,如果又得到脈速度很快,並且又緊又實的心脈,就表示的確為心病。可是假如病人得到的卻是沉濇而微的金水之脈,那也是死。意思就是心病就 應該得心脈。
   再看一個病,吐血、鼽衄血,從胃而來的叫「吐血」,從鼻子來的叫「鼽衄血」都是屬於從身體的上部出血,叫做「血熱妄行」。既然是血熱,血已經流出來了, 血就應該靜而且涼,涼下來了,摸出的脈就應該是沉細的涼脈;可是,如果看到了浮大而牢,浮取脈出現很大,而沉取的話又極度有力,就是血液並沒有涼下來,這 也是死脈。
   另外看一個病情,叫做「譫語、妄語」,一個人說胡話了,自己都不知道說甚麼了,講出來的話人家都聽不懂了,見到很親的人也不認識了,這種譫言、妄語的 人,在中醫學上,認為這應該是非常嚴重的熱象,脈就應該是浮大、洪大的熱脈,這還不算,身體也應該熱熱、燙燙的,多半是突然得到急性的感染,才會發生這種 身熱、譫言、妄語。假如他反而出現手足厥逆,摸起來都是冷的,並且切脈卻沉細而微的話,這也是死脈。
  病人大腹而瀉的例子,肚子脹大,並且會腹瀉,這是大腸有病,切脈應該得到微細而濇。因為虛,所以脈微細,屬大腸,所以有濇脈,可是病人卻得到寒、實兼有痰飲的那種緊大而滑之脈,也是死。
  由此可見,中國古時候的醫生早就知道,病會向好的方向和壞的方向發展。向好的走是生,向壞的走就是死。一個好的醫生,能知道病情將來會怎麼樣,經云:上工治未病,那就不讓病繼續發展著往壞的走,這樣病人就可以給治好。
   《難經》的二十四難,講到十二經絡手足三陰三陽氣絕時的狀況,例如足少陰腎的氣絕時,會發生骨枯的現象。少陰腎旺在冬,它是主骨的,冬脈應該能溫暖骨 髓,可是假如骨髓現在不溫了,肉跟骨之間就不能接在一塊兒,叫做「肉不著骨」,骨與肉不能相親,不能相黏著在一起,這時肉就濡軟而萎縮,在牙齒可以見到這 個現象,病人的牙齒好像變長了,實際上就是牙齦肉萎縮了,牙齦的肉跟牙齒之骨不相接在一塊了,於是見到「齒長而枯」的現象。另外,頭髮也跟腎有關,所以也 會有「髮無潤澤」的現象,因此說「無潤澤者,骨先死」,中醫師還可以判斷病人何時會死!戊日篤,己日死,就是說到了天干的戊日,病情會嚴重,而到了己日就 死。
  戊己都是屬土的日子,土能剋水,於是腎氣絕,土氣旺就剋腎,因此「戊日篤,己日死」。
  由此可見,古中醫對於生死這麼大的事情,能夠判斷得很清楚,這樣才能使人保持健康,而且也不會因為不明不白何時該走那個不歸路,死也有死的尊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