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入定醫病的科學依據

入定會進入一個非常舒適愉悅的狀態,其舒適感覺是非筆墨所能形容。從這個狀態開始,氣功的效驗便會隨之而來。簡單地說,有病醫病、無病養生。不過,我們會問,這個狀態為何可以醫病呢?

依 傳統的說法,入定以後的愉悅狀態是“真氣”生的準備狀態,是在氤氳沖和的氣氛下顯現。如果這個狀態繼續保持,交合出來的真氣不斷萌生,隨著愈來愈多,直至 佈滿身體每寸地方。這個工夫做得好的話,便是莊子所言“虛室生白”的狀態,也是《太乙金華宗旨》所唱的“金華”。此時修煉者極之舒暢,甚至有不欲離棄的依 偎之情。這個時候既有意識,又無意識。

真氣是生命之源,也是醫病長壽之基。但甚麼叫做 “真氣”呢?若以內丹學言之,則是先天 “真元之氣”,又稱 “正陽之氣”,簡稱 “元氣”、或 “真氣”。我們的先天氣最好的狀態是在嬰兒時期,隨著年齡增長,先天氣亦隨之虧損。生命的枯竭,表示元氣衰頹。倫常日用中,最容易耗損元氣的,莫過於七情 六慾;再加上房事過度不懂節制,或為糊口而使精力超支,都是後天生活耗損元氣的來由。不過,我們也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來增益元氣,若適時鍛鍊,可以一年的 功夫,補十年之虧損。但不論功夫如何, “入定”是必經之路。

入定狀態又如何產生醫病效果呢?日常生活中,我們有知有覺,基本上是由知 覺神經主導﹔在入定中,我們進入了恍惚窈冥的狀態,是由閾下神經主導。閾下神經的主要作用在於交感及副交感神經所產生的功能。內臟的氣化活動及各臟腑各自 的工作,全賴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二者所起的協調作用而完成。閾下神經是無知無覺的,但它作出的功能卻很大,可謂“不見其事而見其功”!試想,在這個極之專 注、神潛氣凝的狀態下,體內不會有輕微變化那麼簡單吧!即是說,所謂 “真氣”,其實就是身體經過極靜的狀態,體內氣機產生質的變化,從而逼迫 “真氣”萌生。你可以想像閾下神經在短短半個時辰裡已發揮了震撼性的影響。這些影響通過 “靜極復動”的過程萌生,入定容易出現 “活子時”效驗,也就是這個道理。另外, “氣功再生力”效應也會同時出現, “再生力”英文為Second Wind,是指稱運動生理跳躍至身心適應和舒暢的狀態。例如,我們練習跑步,最先的二千公尺是艱苦的,但當我們捱過去,堅持跑下去,我們反而覺得舒適暢 順,再多跑二千公尺也不覺辛苦。這是運動生理常見的再生力效應。打坐也有這個效應,初打坐時,我們在閾上神經的支配下,不但知覺清晰,思念不斷,連本來有 痛的地方也變得更加痛;但當我們堅持下去,繼續沉著煉下去,甚麼也不管,入定的境界必會著現。此時, “氣功再生力”呈現,體內氣機不再以閾上神經支配,轉由閾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協調運作;腺體、激素、內分泌和荷爾蒙等等都會產生變化。首先是腦下丘 釋出電子和化學物到垂體,垂體便分泌出ACTH賀爾蒙,送上腎上腺,再刺激腺素發出皮質激素,增強免疫系統,癌症腫瘤等等有關免疫系統的疾病便因此而得到 改善。此之所謂氣功能治癌病的基本原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